江边闲话集

11/01/2007

Filed under: 闲情逸致 — Tags: — 张太国 @ 17:58

山,从小就希望自己站在高高的山上。当时只是从课本上知道世界上还有上。看看电视上的山,梦想自己哪天要是真见到山时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态。

儿时的山
在读大学之前,从来没有见过山。甚至弱智的认为,我 们家乡根本没有山。确实,我们家乡在江汉平原广阔的土地上,据说最高的山也就50m高,当然,到现在我也没有机会目睹这我们那最高的山,真的感到非常遗 憾。其实听长辈说那也不是什么山,只不过我们那边茫茫的平原一块,50m高的当然称得上山了。当然,以现在的观点看,就是一点土坡而已,上面密密麻麻长了 几颗老树,我在怀疑有没有石头呢。

那个时候我的地理知识应该算是贫瘠中的精品,居然不知道自己所在的省是什么地貌。到了后来,才知道由70%的丘陵,20%的平原,加上10%的山区组成。 开始以为是全国比较大的一省,因为人口众多呀,后来才知道也不不过才18W而已,当然,说大也大,说小也小,关键是和谁比了。

绵山
真正第一次去过的山石绵山,位于山西省介休市,当时是班上组织去的。遗憾的是,去的时候正是绵山开发阶段,很多还没有修好。记得我和我们宿舍的两哥们小鹏 和猪一起走到了终点,遗憾的是时间有限,辅导员开始催了,后来我们几个人在那里说到,在大学四年期间,我们一定还要来一次,弥补这次的缺憾。
绵山是我见过在山西比较漂亮的山。当汽车开在盘山公路上时,遥望远处的村庄,就好象地球上看月亮似的,非常美,因为山西地处黄土高原,远处的村庄犹如坐在 大片大片黄金上,相当壮观。我顺势往汽车外忘,我的天呀,下面的山谷真是够危险的,真不知道心里面是什么滋味,要是一不小心出了什么问题,咱们可是必死无 疑。
第一次见到山是如此的兴奋,以至于我们几个马不停蹄的往前冲,山上的树,树上的鸟,鸟下的河,真是一副名副其实的山水画。特别是有条河,水真够清的。最后 蹦了大约半天,停停玩玩,吃吃喝喝,没想到到了最前面。往我们后面一望,居然其他的同学一个也没看见。但是离终点(水帘洞)还差一段距离。来了一次不到终 点多没劲,于是吭哧吭哧跑到了那,呆了短暂几分钟,后面有同学过来叫我们,晕,要撤离了。遗憾呀,于是也就有了上面说的约定。

既然说到约定,我最后还真的来了,可惜猪和小鹏没有来。当时有人组织去,而自己自己又不想学习,毫不犹豫的报了个名。打电话给小黄约她,小黄欣然同意。不 幸的事情发生了,这帮组织人居然在出发的前一天晚上掉链子,说人不够呀什么的,但是想砍了他们的心都有。算了,你们不去,老子自己去。第二天5点就起床, 因为咱们学校比较偏,连个出租车都没有,于是和小黄边走边等,终于来了一辆,到了火车站之后,看了列车时刻表,晕,北京到韩城的火车再过7分钟就发了。也 不买票了,直接上车去补吧。
7:30左右到介休火车站,吃了碗刀削面,8:30从介休市出发。这次来感觉不一样,一是和不同人在一起,另外这次绵山修好了。遗憾的是,修好了可是人多 了,人多了当然就不爽了。还好,比我想象中的要好,加上那天天气不错,心里面就在想,叫你们掉链子,不来是你们的损失。下午3点就到了终点,才发现终点好 冷,不知道洞里有没有鱼呢。

总之,绵山是一座不错的山。我喜欢。

学校附近的山
每次起床,往窗口一站,远处的山就在我面前。光秃秃的山,山上面偶尔有几颗小树,偶尔也能看见几根电线杆。山的颜色是灰白灰白的,一看就知道特别脏。我们有去过跟前,据说对面宿舍的人去了,回来破口大骂,下面的会足足有10cm厚,直接令人抓狂。

桂林的山
桂林的山是另外一种不同的感觉,特别寂静。和山西的山形成鲜明的反差。桂林的山一般不高,特别是市里头的,爬爬就没了。由于地质的原因,桂林的山有很多钟乳石。比较有特点,这和云贵高原的山有一些类似之处的。毕竟所处的纬度差不多。
桂林的山比较多,但是要说有个性,我不这么认为,小学课本上说桂林山水甲天下,确实是那么一回事情。我去的第一天,哇塞,够漂亮,够清秀,太爽了。第二天,怎么发现都一样呀,兴趣骤减。第三天基本上没什么兴趣,还不如去逛街呢。
所以,我觉得桂林的山水不错,但是不宜太久。

河池的山
河池市就在山脚下,在其大街上看,远远的就能看见有山为你遮风挡雨。 既然河池在山下,旁边都是山,所以不用奢望这个市有多大。旁边的山是灰色的,看起来时间应该有个千万年了吧。随便说说,我是不知道有多长,但是时间肯定是 非常漫长的。高高的山,有很多突出的石头,有时候石头缝隙里一不小心就有一堆灌木群,当然,除了灌木外,大树也是必不可少的。
这和桂林的山比起来,感觉沉稳多了。

宜州的山
刘三姐的故乡,正如刘三姐一样,山也漂亮。感觉有的山河桂林的山差不多,有的又有浙江这边山的韵味。

五台山
在五台县小琴家呆了一个礼拜。帮它们家里去挖大葱,当然我也吃了到现在为止最好吃的土豆饼,土豆粉。真是太棒了。说远了,呵呵。小琴家旁边就有山,每天起来都去爬爬山,这山不是特别高,但是荆棘密布,其实对当地人来说没什么,但对我来说还是比较多的。
站在山顶山,看看下面的村庄,烟雾缭绕,真是古时候诗词那样写的。太美了。
这里的空气特别清新,以至于我后来都不想回了。
当时到达五台时是在晚上,因为当天不能到小琴家,于是找到了小琴家的姑姑借宿一宿。我怀疑那天是30,晚上天也够黑的。随便吃了一些东西,有土豆饼什么 的,然后吃了一些苹果,就睡觉了。晚上不是在他姑姑家睡觉的,而是和一位老爷爷共度一晚上,在去的路上,我看见远处的大山的黑影,觉得自己真的到了世外桃 源。晚上和老爷爷聊了一会,因语言沟通问题,适可而止吧,有点遗憾。
第二天清晨,起床很早,打了声招呼,就跑到了认为是昨天晚上见到身影的山上。爬的时候,才发现山上有很多小路,同时也看到很多刚干完活的朋友们下山,看了 看,还有庄稼呢。真是令人唏嘘不已。以前到过的都是一些景区,而这次摆在自己面前的就是最生活最朴实的大山。山上的松树N多,有时候还有松鼠,真是有趣。 路有时候不好找,只好搀扶着。
因为还要赶路,也没有怎么多逗留就下山了,这次是步行,走的路就是在山脚小,但是马路挺宽的,旁边的山比较普通。
到了五台,肯定要去五台山的,五台山虽然说在山西,但是和我以前看见的山不同。时时刻刻都能体会到一种历史文化在里面。去过五台山的人都知道五台山有五个峰。但是又特别远,一般去玩的人选择一两个就行了。我呢,那次不是去玩,主要就是用心感受一下大自然。
还没有到五台山,远处就能看见白白的雪已经覆盖了山顶。据说,五台山的雪每年5月后才能融化完,所以去那边最后的时期是7-8月份,这个时候不至于太冷。 我是10月去的,当然已经有雪了,要知道10月底就有可能下雪。何况是山顶呢。旁边的树叶非常多,都已经开始变黄了。一般吃饭就是吃点面点什么的,感觉不 错。五台山的空气没有刚才提到的那么好,毕竟是佛门重地和旅游胜地,人自然多了。但不管怎么说,空气还是非常棒的。
五台山本质上说和其它五台的山没有区别,就是因为有5个峰,再加上佛教的影响,自然就不一样了。
远处望着这些山,才发现自己特别的渺小。也许见了山之后,自己的胸径突然一下成指数级的增长。

从五台山回来之后,到小琴家歇息几天。其中我们步行走到了一座在山腰的小寺庙。路还算好走,旁边的山也是高高的,淡黄色的石头,加上一些荆棘,景观真是不错。有的时候发现自己旁边就是一颗野山楂树在那边,饿了,摘几颗下来吃吃。
我们的目的地是那个寺庙。去了之后了解了一下佛学,然后里面的尼姑带着我们参观了一下。我之所以在这里提到这里的寺庙,是因为他们让我尝到了真正的泉水。 清澈,清甜,以致我临走的时候带了一瓶回去。其实,这里的居民吃的都是山泉,当然洗澡也是了。尽管如此,因山泉水不多,所以有的时候会断水。他们在山下面 的小溪里挖了一个口径为1m多的大坑,这样就可以蓄水了。整个村就是这样的。据说,到严寒时,吃水真的是个问题。暂不说水多水少问题,其水真的很甜,难怪 这里的居民这么健康呢。真是羡慕呀。

雁门关
几次坐火车都要经过雁门关。了解历史的人应都知道的。那个时候是军事要地呀。因为其地势原因,至今仍然很有名。山不怎么好看,但是其气势足以让你有点心惊肉跳,很具有威慑力。

佘山
山海唯一的山就是佘山,其实这根本不叫山,土坡子而已,不过比起我老家的那个山,那还是很有分量的,:)。咱就是图这个去的,真是令人大跌眼镜。没什么好 玩的,印象深刻的是佘山天文台和一座教堂。佘山天文台,这个都知道,也许就是因为佘山是上海最高的地方,所以才修建于此。这次嫦娥发射,佘山天文台就是观 测站之一。教堂比较大,因为个人不信,所以也没什么感觉。唯一的印象是大,高,里面的人都很虔诚,我感到非常理解,即使自己不信,但是咱们必须得理解这是 一种信仰,信仰懂不懂。

狮峰
龙井哪里最好?当然是狮峰龙井。周围全是茶树,让你体验一把什么叫茶的故乡,这就是茶的故乡。有人说杭州不好玩,那是因为你没有到好的地方,有人说杭州的 某些茶不好喝,那是因为你没有喝到好喝的茶。下面有很多茶农,他们家里都自己卖的。好坏嘛,至少比市面上售的普通茶要好。价格还比较实惠。
我之所以把这些拿出来,因为其茶,如果你想了解茶文化,这个地方不得不去。

八达岭
北京的八达岭举世闻名,咱也不用多说,去看看就知道了。爬长城是一种享受,你会为它的雄伟而折服,你会为它的历史而缅怀,你会为它的构造感到惊诧。人类的结晶呀!秦始皇,NB!秦始皇下的老百姓,更NB!
长城有几处比较险要,这是一种乐趣,如果你有恐高症,心脏病的话或者什么的,建议不要去了。
去长城,个人建议去北长城。不过人真是够多的,谁叫人家是奇迹之一呢。

暂时就这么多,以后还有哟。

1 Comment

  1. […] 今天写写的这篇山的文章是继续前一文章。 […]

    Pingback by 第36个标记 » 山 II — 11/04/2007 @ 10:41

RSS feed for comments on this post.

Sorry, the comment form is closed at this time.

Powered by WordPres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