江边闲话集

06/28/2021

方法

Filed under: 闲情逸致 — 张太国 @ 13:57


不止一次说过,计算机这个行业想做好门槛还是挺高的,想做到好,做到TOP真没那么容易。

在实际的工作见闻中,我们发现,无论是科班出生还是非科班出身,很容易忽略掉的一个因素是IT相关的基础不够扎实。

就拿测试来说,以下是最常见的现象:

  1. 好多人都以为是点几下Web页面,玩几下App,不出问题就算测试通过。
  2. 尽管大家都知道写test case的方法,但是一旦写起test case,似乎就忘了这些方法,缺失很多case。
  3. 很多人连简单的功能测试都不达标,就开始花费无数多的时间去学习自动化测试,而这些所谓的自动化测试在绝大部分公司都用不着.
  4. 好多测试连最基本的软件工程理论都不清楚。
  5. 我相信很多人都在说敏捷,而且也正在做,但是有几个人能准确的说出自己使用的是哪种敏捷呢?

上面说的只是测试职位,其他不同岗位也存在相似的情况,这里就不一一列举,因为太普遍了。


有时,好多人,包括我的同事和朋友,目前的学习方法就是在网上看视频教程。不得不说,这种学习的劲头是值得鼓励和肯定的。但是,我对这种学习方法产生了很大质疑。

当问起大家是如何学习的,很多人都会回答网上看看视频教程等。那么在我脑海里自然就会冒出以下问题来:

  • 为什么大家偏爱选择视频教程呢?
  • 这种视频学习的方法真的有效吗?
  • 还有没有更好的学习方法呢?

以上每一个问题都是值得我们去思考和回答,值得我们认真对待。

先说第一个问题“为什么大家会选择视频教程”。现在知识付费越来越普及,大家也愿意去付费(当然,也有一个原因是现在竞争太激烈了,太内卷了)。为什么大家选择视频教程呢?因为这是最简单获取知识的方法,也是最舒服的方法?试想一下,如果在看视频,听音频和读书(电子书或纸质版的书籍都可以)这几种方式里选择,我们会选择哪一种呢?很显然,视频会排在第一,读书肯定排在最后。人都是恐惧困难的,这是天性,也很难去改变。

那么,视频教程真的有效?我曾经在一些app上订阅过几个,学过几个之后,我觉得还是太粗糙,如果想学的好,还得自己下来多下功夫。简单说,绝大部分视频课程就是给大家一些提纲而已(当然,还是有很多课程含金量很高)。

那么有没有更好的学习方法呢?无论是哪个行业,只要涉及到专业领域,我都觉得我们需要把基础课程以及相关的理论基础搞清楚了,那计算机专业来说,软件工程、数据库、网络、数据结构、算法理论、数学等基础理论学好。

那怎么去学呢?系统性的学习,最好是有教材的那种。举个例子,学习数据库,如果是测试方向,其实掌握基本的SQL,是可以应付日常工作的,那我们可以花1-2周搞定,如果想成为高级的测试工程师,仅仅掌握SQL肯定不够的,那么花1个月是完全可以系统性的将数据库浅显的理论看一遍的。可能光看书太枯燥,这个时候在配合视频教程,一定会事半功倍。

从上面可以看出,我支持系统性学习,掌握基础,然后配合一些辅助手段,也就是前面说的视频、音频等,而不是一上来就开始学些视频这些。

有时候学习来不得半点马虎,要讲究方法。在工作也是这样,对于计算机行业,能够做的好的人,都是对一些理论了解的较好的,这也是普通工程师和优秀工程师的差别。

所以,我常说做任何事情要讲究方法,多思考,认清行业的要求,不要舍本逐末,更需要做的是打好基础。通过一些高效率的方式方法,才让我们知识体系逐渐拓宽、逐渐扎实。

一旦到达一定的程度时,量变也会引起质变。因为对于我们这种非研究型的工作(项目型),基础理论和相关实践才是正道,如果基础不够扎实,就像天空中的云,飘来飘去,永远落不了地。


其实方法在工作中和生活中都是类似的,我们需要做的是深入思考,找到最合适的方法,相信生活或工作都会更好。

世界上没有那么多天才,绝大部分都是普通人,普通人中找到合适的方法,一定可以变得更加优秀。

06/17/2021

好日子一去不复返

Filed under: 管理之道 — 张太国 @ 18:06

​一

公司一直断断续续招聘,我也看了无数份简历,我想他们中绝大部分人都不符合我们的期望。

这些不符合的简历都有一些共性,主要表现在:

  1. 专科生或民办大学,或是不写学历,或不写专业的
  2. 非计算机专业,后期转行的
  3. 外包项目居多
  4. 简历不好好写

以上条件满足一个,可能简历就会直接被刷掉。


因为简历看多了,为了不浪费我们的时间,我和HR和Hiring Manager定了几个条件,凡是出现以上条件,可以直接pass。在讨论过程中,有人说是不是有卡学历的问题。坦白说,还真有了。

其实以前我从来都没有意识到学历是一个问题,至少在我的工作经历里,很少有大专生或者民办的同事。我的确有个大专的同事,但是职业素养很高,工作也很给力,虽然算不上非常优秀,但是也很棒了,这也就是我对学历无感。

在我加入现在的公司的时候,我发现很多都是大专生,刚开始没觉得,但是工作几个礼拜后,我就觉得素质和本科生不能比的,民办的和公办的也是不能比的。

我见过很多人宁愿下班后把时间花在打游戏上面,为什么不把时间花在学习上呢?我看到有人一玩就玩到凌晨2-3点,为什么不把时间花在业务上呢?对于这些人,我是非常不认同的。时间浪费的真可怕。

作为公司的技术负责人,我同时也在思考公司应该招什么样的人。后来,我们招的人里,本科自然而然成为了最低标准,如果是专科生的话,除非特别优秀,可能会直接卡掉。实际上,因为招聘的把关,我们公司的整体素质在提高,做的产品质量也相应提高了很多。

也是因为人才的问题在项目中痛苦过,所以在招聘上把关严格,有时候以为各种因素有人说招人差不多就行了,但是我还是要坚持自己的原则,因为在我看来这种坚持是对的。

我明白为什么好多公司卡学历,因为学历很能说明问题,尽管专科生或民办的也有优秀人才,但是概率很低,所以很多公司不愿意为了追求这一点概率,而花费很大精力。

为什么要转行?我们会发现,非CS专业的都往CS专业转,而且绝大部分人选择的是测试。

我想可能的原因是前些年互联网特别热,薪资很高,需要很多的人力,所以大家稍微培训一下,就可以上岗了,尤其是测试。

但是,一旦这种热过去,如果自己算不上优秀,最后的结果可想而知。

外包公司也是需要大量的人力,其实最开始我对外包公司也没太多想法,当你我接触到很多从外包公司的人,我发现整体水平偏低,能干活就行。而且外包的人力恰巧很多来自于我上面说的资源。

其实,外包公司也是有优秀的人才的,我也碰到过,国外的外包居多。国内的中软,东软、文思海辉等质量还是堪忧。

我们会发现,这些外包一般都是去银行、保险等行业驻场开发,而且做的都不是一些核心的业务,都是一些不重要,或者外围的事情。

另外,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是,很多经历的项目都很短,一份简历上写了好多个项目。

想说的是什么意思呢?即便是外包,也需要在一个项目上多待,做长久一些。经验是从一个长久的项目或产品里积累的,而不是从多个短时间的项目积累的。

我认为一个产品,熟悉他至少需要2-3年的时间,无论是技术、还是运维、还是运营,把他们了解深入之后,对自己的职业有莫大的帮助。可惜的是,90后里这样的人太少了,耐得住寂寞的人更别提了。

简历不好好写,而且不写学校或专业的人,直接pass。为什么?试问,简历都不好好写的人,他对工作会认真吗?学校或专业不写的,要么是特别在意学历或专业,要么就是忘了,无论哪种理由,都是不可以接受的。有些事情是无法改变的事实,还是要实事求是。

上面是我分析招聘过程中存在的一些现象,有时也提及了一些我自己的看法。

为什么学历重要?在现在高校扩招的年代,能上大专或者民办,说明高中阶段不好好读书,或者不努力。在自我管理或者学习方法上肯定是存在缺陷的。后来,我发现,这些学校里出来的可能也就是能用,对计算机理论等太薄弱了。

计算机行业也算是知识密集型的行业,就拿测试来说,以为写几个test case就会了吗?如果想成为高级的测试,在我看来至少要掌握以下:

  1. 软件工程
  2. 测试理论(基础测试、高级测试等)
  3. 计算机基础
  4. 网络、数据库、Linux等
  5. 至少会一门语言

好多人恐怕连二级制、16进制转换都说不清楚,更不用说算法之类的了。


现在都流行内卷,其实IT行业也是有内卷的,原来多热闹,看看现在。我记得14、15年那会,公司招人好难,因为当时公司开的薪资和外面还是有差距的,猎头也一直跟我们抱怨。后来,慢慢的发现没那么难招了,因为行业由高潮期开始慢慢冷静下来,提供的职位和薪资越来越少。同时,也发现,公司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。

在当前,国内的头部企业鼎立之势已经初步完成,再出现头部企业的概率越来越低,换句话说,中国的人口红利也越来越少了,我们要意识到,这个行业逐步会发展为基础行业。在没有技术革新没有新的伟大的创新下,很难再出现过去10年高速发展的阶段。

既然这样,带来的结果就是人多粥少,怎么去分配,那就靠自己本事了。怎么提高自己的竞争力,很简单,专业能力要强,无论是什么学历还是什么专业,都需要努力去提高自己的优势。

对很多人来说,好日子一去不复返。

人有上线,也有下线。我看到了两者,尤其是这两年,我见识到人的下线。

古人云,物以类聚,人以群分分,当经历过了,才深刻明白是什么意思。

以上说的尖刻了一些,但也是事实。

Powered by WordPress